新年伊始,由创始校长吕思清、音乐总监Thomas Rosenkranz率领青岛梅纽因学校师生代表团首次赴英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学交流活动,这是中英两校在教学教研、学生发展、公益活动、资源共享等各方面的一次深度直面互动,也成为中英友好交流领域的重要内容。
收获满满的沉浸式学习
英国梅纽因学校为此次访学活动做了精心的准备与安排,当同学们跨越万里重洋首次走进这所学校的课堂,完全沉浸式的学习便迅速开启。同学们能自如地穿梭于全英文专业课、室内乐工坊、即兴创作课、音乐历史课中,而这种游刃有余的表现,恰是源于两校相通的培养理念和教学体系——从专业课规划到ILP模式(Individual Learning Plan个别化教学计划),从思维感知训练到综合素养的养成,形成了无缝衔接的路径,这不仅帮助学生迅速适应了英校的教学风格和授课模式,也培养了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理解力。
11年级小提琴专业魏传奇同学:英校把这次访学的课程和活动安排得非常丰富,老师们在授课时十分重视细节,并且一直都是鼓励式教学,这是让人非常愉悦的学习体验,虽然时间不长,但感觉收获非常大,而且也交到了许多非常棒的朋友。
11年级中提琴专业罗植元同学对英校的1对1专业课赞不绝口:例如Elliott Perks教授非常擅长以幽默的方式让人放松,带领着学生浸入到乐曲之中,这样掌握起来自然事半功倍;而且这里的教授们总是会不停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断地给予赞赏和鼓励,也就让我在不知不觉间充满了自信。
不仅如此,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也是同学们此次访学之旅的重要收获,从行程安排到活动组织,从饮食起居到个性化课表,从自主练琴到合作演出,每个人都既做好自己、也融入集体,热情地给予别人掌声,也收获同伴最真诚的鼓励。
三位带队老师也走进各专业教室进行授课观摩,并与英校教授们展开深度教研交流,对两校教学体系的互融互通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张宁老师:此次赴英访学是一次对“梅纽因精神”的深刻具象化体验,我们在英国梅纽因亲历了这所学校如何成为一个“家庭”而不仅仅是一个学校,正是在这种氛围下,我们的学生们从初到时的拘谨到后来的自在融入,完成了音乐和心理上的双重突破。作为老师,我们不仅深入课堂与英校师生深度交流,更见证了英校教师无私分享教学资源、管理团队身体力行地诠释他们如何经营这个独特的音乐家社区。这次旅程不仅是一场学术和艺术的探索,更是对教育本质的重新思考。
王子月老师:这里的氛围和文化在所有欧美音乐学院以及中小学中都是非常特别的,几乎感受不到任何竞争,尽管每个孩子都很优秀。我们的学生在英校舞台上获得了人生中迄今为止最热烈的掌声,也交到了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朋友。我在与Robin校长的交谈中了解到,塑造这样一个相互支持、激励、帮助、保护的校园文化是每一位老师都在主动贯彻的理念。
刘博军老师:这次访学不仅学生获益良多,我们老师也收获巨大,能够直接观摩欧洲青少年音乐教学的先进理念与实践,获取前沿信息和资源,而且这些经验生动、具象、实用。作为青岛校的专业老师,能够感受到我们过去三年的努力都与这个方向不谋而合,虽然要将这样的氛围完全建立起来,依然还有不少工作要做,但我也相信这个时间不会太久。
更大的舞台,更远的未来
除了课堂学习,英国梅纽因学校还安排了多场密集而丰富的排练和演出活动,又让同学们切换到未来音乐家的角色,从初登异国舞台的略显紧张,到享受演出的镇静从容,年轻音乐家行走世界的风采已可见一斑。两校同学们默契配合、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并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两校同学们还受邀出席了2025“中英公益,共筑和谐”中国新年慈善音乐会,并在这场中英友好公益活动上联袂演出。音乐会汇聚了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王起公使、前伦敦金融城市长Sir Charles Bowman、英国耶胡迪梅纽因学校董事会主席David Buckley、英中商业发展中心主席John McLean等政、商、艺术届的重量级嘉宾。所有人都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但面对这样高规格且隆重的场面,难免让人心生紧张,不过同学们积极调整、相互鼓励、认真排练,最终和英校同学们一起在演出中大放异彩,他们沉稳自信的舞台表现、精湛娴熟的技艺、默契无间的配合,赢得了现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展示出了青岛梅纽因学子的骄人风采。吕思清校长与音乐总监Thomas Rosenkranz还同台演绎了帕格尼尼《A大调第五奏鸣曲》,二人联手将乐曲的狂热与柔美、力量与细腻演绎得淋漓尽致,把整场音乐会的气氛推向最高潮,现场掌声雷动。
著名小提琴家、英国梅纽因学校联合名誉主席Tasmin Little CBE在现场感叹:“这些年仅14-18岁的孩子们,首次在异国宏大庄严的正式舞台上演出,还要面对对古典乐非常熟知的观众,这对他们是巨大的挑战,但孩子们精湛的艺术表现和镇定的台风,让所有人感到惊喜,若梅纽因先生仍在,定会为这些才华横溢的青年音乐家感到骄傲!”
看更大的世界,交更多的朋友
访学期间同学们还深度参访了牛津大学和“大小英皇”(RAM、RCM)等世界名校以及文化艺术机构。在牛津大学除了参观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校方还特别邀请同学们观摩了基督堂学院唱诗班的合唱。在“小英皇”(RCM),音乐总监James Williams亲自引领参观了该校音乐厅和剧场,向同学们介绍来这里学习需要具备怎样的专业要求和综合能力。还恰逢一场国际钢琴比赛在此举行,担任评委的RCM钢琴系主任Vanessa Latarche曾到访过青岛梅纽因,她特别惊喜地向其他评委和观众们隆重介绍了来自中国的同学们。
而已在此就读的青岛梅纽因2024届毕业生高羽萱的出现,则让大家格外惊喜,她兴奋地向学弟学妹们分享:进入RCM学习的首个学期让我深切感受到,除本专业以外,这里还极其重视音乐素养的学习,假如我高中阶段没有选择青岛梅纽因的话,那我面对今天的大学课程一定会非常被动,幸亏青岛梅纽因对专业和音乐综合素养并行看重,才让我能够迅速适应这里的学习。
同学们在“大英皇”(RAM)访问期间旁听了RAM交响乐团的排练,虽然乐手们全部由学生担任,但每件乐器在他们手中迸发出的力量却直抵灵魂、令人震撼。副校长Timothy Jones热情接待了同学们,耐心详细地解答问题,他特别提到RAM与梅纽因学校的培养理念非常一致,都致力于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让他们成为造福于他人与社会的人才,还专门安排招生老师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如何申请RAM的辅导课,并非常期待同学们未来能来这里学习。
许下期待,未来似星辰大海
感谢英国梅纽因学校的精心安排,赴英访学获得圆满成功,两校也许下约定将持续开展更多的访学、交流、互动活动,继续促进两所姊妹校之间的互相支持、激励和协同发展。正如曾担任两校音乐总监的Ashley Wass所讲的:“两所学校都展现出温暖大家庭的特征,有着共同的价值观、教学理念和培养方式,互相联合协作的力量让我们所有人都受益。”
青岛梅纽因学校音乐总监Thomas Rosenkranz:“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访学之旅,我看到英国梅纽因学校所有老师对孩子们身心健康、音乐发展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感是无处不在的,英校的课程设计巧妙、趣味盎然,融合了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鼓舞人心的实例演示。由于老师们本身都是表演艺术家,非常重视音乐作品的个性化演绎,因而也鼓励学生们在表演中展现自己对音乐的独到见解。我们青岛校的学生们在伦敦市长官邸和英国梅纽因学校都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表演,展现了精湛的技艺,我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信心!”
这场跨越万里的中英交流,不仅传承着耶胡迪·梅纽因大师的艺术理想,谱写着国际化音乐教育的崭新乐章,更是中英友好交流的强劲音符。随着青岛梅纽因学校春季学期的到来,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依依不舍返回青岛,但分别却不是落幕,中英两校将继续携手共绘教育与艺术的佳话,为国际化音乐教育提供生动范本。我们已真切地看到,年轻音乐家们将在各方的共同助力下向着梦想的星辰大海不断进发,随着他们的成长,也将为中英友好和文化艺术交流注入新的活力。